我校举办通识教育系列培训 黄藤董事长出席并讲话
2019年07月13日 10:59 作者/通识教育中心
通识教育的目的“极易极简”(王阳明语),追本溯源,探究和回归为人的根本和人生的终极意义。这种返本溯源,正是我校通识教育的目标。近期,我校举办暑期通识教育系列培训,黄藤董事长出席并讲话,再次强调我校通识教育工作目的与要求。
7月11日上午,我校通识教育中心在金色小厅举办培训。人文艺术学院中文系教授冯文楼、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何依工教授针对下学期将要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红楼梦》研习”和必修课“关学与人文修养”,分别讲授了《红楼一席谭》和《<西铭>释义》。学校各部门、各学院负责人及全体正蒙导师参加培训。

冯文楼教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红楼梦》新版署名、《红楼梦》的回数、“红学”和《红楼梦》总纲,将多年研究《红楼梦》的心得作了深入浅出地宣讲与分享。
何依工教授则针对下学期将要研修的张载《西铭》,进行了文字释义,对《西铭》在宋代儒学中的地位以及社会功能等进行了阐述。
黄藤董事长作总结发言。他再次强调通识教育的实质和目的,指出通识教育与学科日益细化的专业教育不同,它不是教人某种实用的知识或技能,而是一种追本溯源、探究和回归做人的根本的历程。他讲道,这种探究和回归是所有大学对社会、人类、生命和文明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他不仅概述了《西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还指出从追本溯源的角度来看,《西铭》与《红楼梦》完全可以并置或相互参照。最后,他对我校和通识教育中心的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明确的要求。
7月12日上午,通识教育中心在金色小厅举办通识教育培训,我校七方教育研究院的孙军红博士和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彤,分别对程颢的《识仁篇》和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进行了释义。这两篇文字都是下学期将要开设的“关学与人文修养”课程的主要内容。
参照国内外其他大学通识课程的经验和惯例,我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不仅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种,而且同一门通识教育课程也分为深浅高低等不同的“进阶”,供不同年级的学生研习。两位老师此次培训,针对的是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研习通识教育课程的需要,就文本的字义、概念、主要观点和思想等,对正蒙导师们提前进行培训,并为即将举办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林乐昌教授的讲座“张载《西铭》的思想宗旨及当代意义”做了文字和理论方面的准备。